问鼎app官网下载安装 一个研究生武痴在传统武术的低谷中谈希望在哪里
众所周知,这四个月以来传统武术界一片哗然。在徐某这个格斗狂人的呐喊声中,估计所有真正热爱传统武术的人都感觉心头如压巨石,愤怒至极。大战过后,记得李连杰也出来为传统武术发声,大家都抱有希望,但最终不了了之。后来马师傅站出来,大家都翘首以盼,期待马师傅能为传统武术挽回声誉,但随后而来的却是更深的伤痛!7月底,徐某来到北京昌平朱立尧的太极拳培训班向他发起挑战,看到视频后,大家将信将疑,但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出现奇迹。然而8月底,朱立尧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敢肯定,我敢肯定》的文章,彻底击碎了传统武术家们的希望。尤其是在发表声明之后,徐某近乎疯狂而又尖锐的言辞,让传统武术家们感到心碎和羞辱。 传统武术真的那么不好吗?真的完全没用吗?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如何去练习传统武术。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张三军,今年35岁,近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广东惠州。2013年12月,我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即陈式老架的第一步。半年后,我最难缠的三个健康问题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失眠、鼻炎、百日咳(每年冬天都咳嗽,到春天才好起来)。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太极拳真好,练过的人都知道”。于是,我成为了太极拳的忠实粉丝,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时不时参加个套路比赛,拿个金牌,然后摆出姿势发到微信朋友圈,总能引来点赞无数,这让我信心满满,心情愉悦。 促使我深入学习太极拳的,是在2015年10月,我参加了师父组织的太极拳寻根之旅,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来到陈家沟。这一趟收获颇丰,我被击中肩膀,莫名其妙地被甩出去两三米远,正是这个肩膀,成为了我传统武术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之前,我只是用身体,而不是用心去拳馆,每次去拳馆,都会热身、做缠丝、站立,各练十几分钟,然后老套路练两遍,然后就挥挥袖子走人,什么都不带!我的脑子里,除了套路里的高低手,再没想过武术的其他问题。现在,这应该算是养生武术了,但就是这养生太极拳,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我三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 这是中西医都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我想养生也是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传统武术确实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此之后,我开始用脑袋去学习太极拳,一是出于热爱和兴趣;二是觉得随着中华民族的强盛,以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一定会繁荣昌盛,这里是一座潜力无限的宝库;三是有一个尴尬需要化解,有时候朋友会说“你摆造型的样子真好看,来,我们试试看吧!”就是这个要求试一试的要求,让我很尴尬,打起来的时候,跟没学过武术的人没什么区别问鼎娱乐,也觉得不管怎么样都是学武的,练过武术的人跟同等水平的普通人还是应该有点区别的!
作者于2015年10月在未经整治的陈家沟东谷拍摄
我太喜欢了,所以很想要。2016年7月,我辞掉工作,来到陈家沟学艺。在陈家沟,我先学了一个月的小架,但最终因为接受不了小架而放弃了。二师傅教学内容以站桩、缠丝(云手)、套路(老架在前)为主,但是强度加大,开始是早上站桩,下午站桩,一个月后改为早上缠丝两个小时,下午站桩两个小时。后来师傅把套路教给我后,我早上缠丝两个小时,下午套路两个小时,晚上站桩两个小时,每天练习站桩六个小时。在陈家沟一呆就是六个月,这期间我感受到站桩的渗透很深,感觉不需要用嘴巴、鼻子,而是用整个身体。 身体里的细胞呼吸一致,也体会到了陈心《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描述的那种肾脏里像热汤一样滚烫的感觉,现在感觉还不错。
作者于2016年10月在陈家沟拍摄
但徐老师的雷功KO让我从梦中惊醒,自我感觉不错,但跟别人打架还是没啥进步,跟自己初衷还是差很大!于是就想出去看看,为此我成为了“传统武术”公众平台的会员。平台的运营者是蔡明珠,群里都叫他蔡班长,因为他没有宗派之见,他邀请不同宗派的老师给会员讲课,打造传统武术平台。在他的影响下,我开阔了眼界。6月17日,我到山西临汾参加了蔡班长组织的会员直播公开课,主讲人是蔡班长。师父:范汉武先生。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洪洞通背拳,但一接触就被吸引了,因为我发现这个拳种跟陈式太极拳很像。 东通背拳的母拳与陈式太极拳的缠拳唯一的不同就是个体的性格,两者的核心精神都是“念”,洪通背拳不但有母拳(108式牌子),还有许多子拳(散打、套打等),各种练法,动作,体系非常齐全,怀着一颗钻研学习的心,七月三号趁着孩子们放暑假,我带着妻儿去临汾找范老师,开始了我学习洪通背拳的旅程。
第一天,范老师就把我带到了训练场,他没有教我站定,也没有教我怎么打套路,而是让我跟同门师兄弟们对打,我当时就有些迷茫了。天呐!知识体系是高端的东西,需要多年的套路基础才能接触到。我艰难的对范老师说:“我不知道……”这时,一个姓贾的师兄站了出来,说没事,你来吧,你能把我推倒,这就是你的本事。这一下勾起了我战斗的欲望。没有规矩,我冲向他,却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在贾师兄的手中,他被打了之后,范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你的身体柔韧性还不错,但是你的武术基础比较差!这个结论让我很失望,但也燃起了我内心的一些兴奋。希望就算我基础差,也能学好。 有一天,我也能像贾兄那样,让一个普通人跌倒,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修行与未修行的区别吗?
作者(左二)与范老师(中)、蔡明珠师兄(右二)及另两位师兄在洪洞通背拳祖师傅千元山合影
第一个月范老师没教我别的,教我三圈、五手、五种徒手动作、四种固定姿势,然后让我戴上拳击手套,推、打、打!他告诉我,传统武术养生固然重要,但“武术”的精髓不能丢!范老师说,我虽然练了几年武术,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打过架,虽然站桩、扭丝练出了点儿知识,但你不知道怎么用!简单来说,你站桩时追求的就是身体沉到脚底!为什么打架的时候,别人拉你,你连身体都沉不下去呢?怎么用,怎么练,一边练一边用,一边用一边懂,一边学一边懂。
范老师的训练体系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武术的认识,我已经35岁了,想学传统武术,范老师,您是叫我学散打吗?这可是我以前不屑一顾的啊!当然,这种担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范老师不用手就能打人,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打人,同门的功夫你也能打,都可以展示给你看,目标很明确的摆在你面前,不像有些老师老是说我师父怎么样,我师父怎么样,然后他们自己就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五十天来,我一直坚持四种训练方式:1、基本的踢打;2、徒手和固定的小套路;3、相对柔和的两人对抗,我们叫缠手(类似太极推手,但是规则比较开放,可以随意推);4、戴上拳击手套,直接打。
就这样练了大概五十天,范老师和师兄弟们都说我进步很大,不管怎么说,缠手功夫上令我印象深刻的贾师兄,已经无法让我望而却步了,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也能让他望而却步。徒手格斗的话,我应该比没练过的人,还是有优势的。
兄弟俩和师父正在乾元山道观师父的卧室里。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非传统武术的朋友会说,别说这么多,你师父或者同门弟子还是去试试散打吧,去跟许某某打一架吧!为传统武术做个证明好不好!以前面对这个问题,我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尴尬。不过,现在,受到范老师的影响,亲自体验他的训练后,我感觉自己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了。
(一)传统武术能打破散打的三大招式,即“直勾摆”吗?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散打的动作原本就来自传统武术,当代散打和当代传统武术没有区别,其实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真正的武术是杀伤性的技巧,打到人体最薄弱的地方,打到要害部位。散打不是禁止踢裆、刺眼、打后脑勺吗? 虽然现代传统武术老师教你“双风填耳”、“下海擒龙”、“双龙戏珠”这些招式你敢不敢真的去练和用呢?所以现在的散打和现在的传统武术都是适应时代、为了健身的产物,相对于娱乐展示,散打更偏向于武术,而传统武术更偏向于养生,你看不出来学散打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学传统武术的都是老年人吗?说白了,就是许老师带我们去的,至于传统武术能不能破散打的直勾摆?大家请看范汉武先生写的《洪洞通背拳》这本书,除了108个基本拳式,还有101个徒手招式,115个固定招式!从拳论上看,总有招式可以破,没有破不了的招式! 就连很多传统武术家都忌惮的MMA,巴西柔术一上手就能把你打倒,地面上能把你制服的招式,在我们洪洞通背拳里也有!第八十七式“黑驴滚”是这样描述的:有人袭我,我就上前左跳,右拳下击,趴在地上,左腿一推,右腿横扫,然后回身,再左腿横扫,然后金剪式站起。这难道不是“地面技”吗?你还怀疑我们中华老祖宗的智慧吗?问题不在于拳头,而在于练拳的人!我们传统武术里的招式、技巧,比散打要好很多,比西方的要好很多!
(二)传统武术怎么能算武术?为什么格斗能力这么弱?许某某受过专业的综合格斗训练,格斗能力不强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很多练习传统武术多年的人,越练越弱呢?这里,我来解释一下。范老师也强调,这个观点仅供参考,他认为,第一类人是一些只注重功法内功而不注重功法外功的一些传统武术练习者,功法外功就是一拳一拳问鼎娱乐官网下载,功法内功主要是内修,比如功法内功、功法内功、功法内功、功法内功等等。很多人以为功法外功就叫功法外功,功法内功就叫内拳,因为自称练的是内拳,所以看不起拳脚。 这也可以从2017年8月24日“传统武术”微信公众平台的一篇探讨气功内功的文章《》中看到,评论十分热烈,大家惊呼这篇文章价值千两黄金!至于日文的《次日,25日》,在我看来,这里的资料比较全,但是评论者却很少,我们只能从这篇文章中窥见一斑而已!
第二种人把套路当成功夫的外在形式,把站姿当成功夫的内功形式,内外兼修,却依然发现不会打架。范老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套路的理解不够,套路是招式的组合,而打架则是各种招式的熟练运用。这就好比我们学中文,招式是认字,套路是看别人的文章,而打架需要你自己组合招式、自己写文章。要写文章,总得先学会认字这个基础工作吧?所以套路对抗才是能打架最基础的工作,会打套路不会对抗的人,就像小孩能背诵《三字经》,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样的小孩能直接写文章吗?拳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为何叫“懒人扎衣裳”? 为什么叫“玉女梭”?明白了名字的由来,就明白了招式。这时我才明白这个词的内涵。
总之,范老师认为,练武术就好比盖房子,地基、墙、门、窗、屋顶都要盖,练功夫也是一样,内功有内功的功夫,外功……内功也有外功的功夫。脚有脚的功夫,头有头的功夫,都要练!如果有人问我,跟范老师学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是因为他让我从云雾中落到地上,脚踏实地。范老师讲的推手,都是基于力学的原理。武术是用身体来进攻和防御的科学技术,一点也不神秘。
(三)传统武术该往哪里去?我想大多数传统武术爱好者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他不但在思考,而且在行动!他就是我的师父,洪洞通背拳范汉武师傅!他的指导思想就一句话:保持武术的精髓,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最丰富的展现!在新的时代,应该发挥多重功能,一是健身表演,二是娱乐传播,三是防身防卫。针对这三大功能,范先生构想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体系,应该有三个层级,可以进行三类比赛:
1、套路表演,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在我们传统武术中很常见,很适合健身和表演,就拿洪洞通碑来说吧,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可以说洪洞通碑就是一个武术博物馆,给健身表演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2、缠手(推手)比赛,是一种安全的弱者对抗,是新时期以武交友、以娱乐交流的极佳方式。中国人讲究圆通,圆是汉字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传统的最大特点。范老师的“三圆九缠,乱环乱环”缠手体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锻炼方法,充分展现了引敌于空,以小力大千重拳的拳理。而它最大的吸引点在于,此体系适用于与任何人交流,也就是说对方可以任意出招,并不局限于双方固定的姿势,这种交流从门内一直到门外。
3、关于防身,这是传统武术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我前面在文章中提到过,现代文明社会对传统武术的杀伤技巧有所制约,另一方面也和我们中华文明的整体思维方式有关。我们中华文明强调以弱胜强,在传统武术中体现出来就是以小胜大,以巧、以法、以智战胜蛮力,强调“引敌于空,以小力移重物”。但是具体到招式上,基本上都需要一个特点:近身搏击,这是重点,需要有胆气和自信才能做到。我们中华文明的智慧往往是相反的,对方出拳,习惯性地后退躲闪,是正常的反应,但基本上所有传统武术都是要求你坚决地冲上去。 近身之后,身体各个部位巧妙调动,所谓“听力”、“化力”、“明力”、“隐力”皆可发挥。“打人不见手,手却处处有”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但现在一般上场都要带拳击手套,以确保安全。这些笨重的手套,大大限制了传统武术的灵活性。再加上散打总是和你保持距离,而MMA、巴西柔术等则喜欢用你先将他击倒,然后再打他。虽然理论上我们有办法,但实际解决问题,还是很难!
但我们这位满头银发、一生痴迷武术的老武师范汉武先生却从未放弃。他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放弃好胜、好斗的欲望。武术是运用身体的攻防技艺,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做到的,必须“用”与“练”相结合,通过“用”来学习、领悟。至于其他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1、关于戴拳套减少灵活性的问题,他说拳谱上有一句话:长则长,短则短。时代要求你打长边,所以你要顺应时代,跟上节奏!为了让我们适应拳击,范老师不但要求我们戴着拳击手套打架推搡,还要求我们戴着拳击手套练套路。我觉得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奇怪。 但范先生却告诉我:“为什么要戴拳击手套?就是顺应时代,回归本质!时代要求你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注重健身。武术的本质在于对抗,乐趣也在于对抗。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散打的先进技术呢?方法就是戴拳击手套,保证安全,增加对抗性。增加对抗性增加了乐趣,也促进了健身。至于拳击手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放下观念,与时俱进呢?”年近八十的范先生在武术领域所具有的创新精神,让我这个80后都为之敬佩!
年近八十岁的范先生亲自戴上拳击手套,帮弟子们包扎手部。
2、对于其他传统拳击,还有散打,MMA,巴西柔术,泰拳等等,范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多看多学。 理论上,只要有“招”必有“破招”问鼎娱乐下载入口,习武要学百家拳法,取其长处,补其短处。范先生说,他一生跟随过十多位各门派的武术高手,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面掌、螳螂拳等都学过。但范先生说,取人之长,用到自己身上,才是最恰当的。他说,不要惧怕别的武术,而要向别的武术学习。所以,范先生对外来学人很关心,从不限制我。他说:挖井三尺,得好水;学三式拳,得好身手。来学洪洞通背拳,不能把以前学的东西扔掉,每个武术的精髓都是一样的!当然,鉴于传统武术无法与外来学人抗衡,所以,范先生对外来学人很关心。散打和MMA,范先生要求,临汾洪洞通背拳协会策划的洪洞通背拳比赛规则要对传统武术更加有利,现在正是需要我们扶持发展的阶段,等到哪天规则能放宽了,对传统武术来说就是一大进步!但是宗派内部的擂台比赛必须开展,洪洞通背宗派内部开展擂台比赛的条件已经具备,临汾市内基本有几百名通背弟子,有一座两千多平米的通背武馆,有高标准的擂台,只有对抗才能吸引年轻人,同时在规则上进行指导,才能培养传统武术的接班人。
看到我国这样一位老武术大师,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依然执着地致力于传统武术,积极致力于传统武术的改革创新,真是令人鼓舞。在范先生的感召下,我和师兄蔡明珠目前以学习、传承、整理范汉武老师的拳系为己任,继承师长衣钵,立志为传统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造福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亲切的范老师带我们坐了电动三轮车,比悍马好玩多了。
范汉武先生简介: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范村人,现年79岁,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承人,山西省十大武术名家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南焦作教拳十余年,2005年在焦作市体委主持下编撰《无极通背禅拳》,2013年出版《洪洞通背拳》。曾受中国武术学院邀请,为国家级武术运动员授课,受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邀请讲学。 曾任山西临汾尧都武术学校总教练、黄河武术学校校长、北京人文大学传统拳总教练、武术名师高级研究生班导师、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客座教师、CCTV5康龙武术大会主持人、东通北拳裁判员对散打进行现场点评。
蔡明珠简介:湖南永州人,现居北京,1978年出生,北京物资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学士,中央财经大学工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师从范汉武等多位名家,师从多位高手,为武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他在微信公众平台“传统武术”上无私分享武术精髓,从2015年10月8日开始,已经坚持了整整700天,2017年1月2日,在该平台上发表了《》一文,感动传统武术界,获得一致好评。目前致力于传统武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张三军简介:1982年出生于湖北恩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学士、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工程硕士,现师从范汉武老师,现居徽州、临汾。研究兴趣为太极拳、洪洞通背。专攻传统武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依恋:
今天是我连续分享的第700天,这个数据是对自己继续前行的要求和鼓励!
我要评论